罗马并非一日建成,一个规范从诞生到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也远非一日之功。特别在IT行业里,任何技术都在不断完善自我进化,SAS(Serial Attached SCSI,串行SCSI)规范亦是如此。作为并行SCSI的接班人,SAS规范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已有些时间了。在SAS走过的这些年之中,其规范一直在改进,虽然底层协议得以保留,基本没有太多的变化,但是外部接口连接器的规格却经历了多次变迁,这是SAS为适应市场环境而做出的调整,有了这些“积跬步而至千里”的不断改进,SAS规范才日益成熟,而不同规格的接口连接器则堪称SAS发展历史的见证人。
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区分一下“端口”(port)与“接口连接器”(connector)的概念。硬件设备的端口又称接口,其电气信号由接口规范定义,而数量则取决于控制芯片(Controller IC,也包括RoC)的设计。但接口也好,端口也好,都必须要依托一个实体的表现形式——主要是引脚和接插件,才可以起到连接的作用,进而组成数据通路。因此,就有了接口连接器,它们总是成对使用:在硬盘驱动器、HBA、RAID卡或背板上的一方,与位于线缆(Cable)一端的另一方“咬合”在一起。至于哪一方是“插座”(receptacle connector,插座连接器),哪一方是“插头”(plug connector,插头连接器),视具体的连接器规范而定。
在SATA问世之初,线缆和连接器的情况相对简单——毕竟SATA不支持端口聚合,一个端口对应一个接口连接器,线缆也就只有单路连接。SAS则不同:一开始便支持4路的宽链接(wide link),允许多达4个窄端口(narrow link)聚合为一个宽端口(wide port),并制订了相应的连接器规范。这样一来,SAS的接口连接器至少有两种了,再加上内外之别,各种可行的组合使得SAS线缆的类型多达10种以上,因此,出现“手中虽有SAS线缆,却无法将两端的SAS设备连接起来”的情况是常有的事儿。
目前与SAS有关的线缆端连接器已经有6种之多,再加上配对使用的设备端连接器
不考虑最右侧的2种,内部SAS线缆也有7种之多
外部SAS线缆有3种,算在一起至少10种。